家居自动化:面向创意人士的自动化:作家、设计师和电影制作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
图片来源: Pexels

创意人士的自动化:作家、设计师和电影制作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激发灵感

-

创造力很少是一帆风顺的。作家、设计师和电影制作人常常会陷入困境,对着空白的画布发呆,苦苦思索如何将故事视觉化。而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正在悄然改变这一切,它并非取代人类的灵感火花,而是增强它,帮助创作者探索新的方向,并将创作瓶颈转化为想象力的沃土。

1. 作家:与人工智能协同写作

对于作家而言,无论是小说家还是编剧,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种灵感迸发的伙伴。像 ChatGPT 这样的工具现在可以用来生成开头、提出情节转折建议,甚至模拟对话。这些模型虽然不能代写最终稿,但它们可以帮助你在写作遇到瓶颈时激发创意。

例如,编剧、作家、设计师和电影制作人会利用人工智能来构建角色弧线或构建叙事结构。据 Trainrobber 称,像 Causality 这样的工具可以帮助可视化多条情节线,而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模拟角色之间的真实对话,以测试对话的流畅性。

与此同时,研究表明这种合作方式是有效的。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提示能够提升作家的创造力(尤其对那些感觉写作陷入瓶颈的作家而言),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人工智能会借鉴既有模式,因此故事可能会变得有些可预测。所以,最佳的使用方式是作家对提示进行筛选、修改和完善。

想要更深入地探索,Script2Screen 是一款连接文本和视觉创意的尖端工具:它不仅能让作家生成对话,还能生成包含人物动作、镜头角度和情感的完整场景,这一切都由人工智能驱动。这类工具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触动人心、栩栩如生的视觉体验。

2. 设计师:构思,重新构想

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尤其是在概念设计或用户体验设计领域,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你的创意伙伴,它可以增强你的发散性思维,也就是创意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名为 Ideation 的系统的研究人员观察到,概念设计师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探索全新的视觉世界。设计师可以输入粗略的想法或参考图像,人工智能会将它们重新组合成新颖独特的概念。这大大加快了构思阶段,让你在短时间内就能从餐巾纸上的草图过渡到多个视觉场景。

在用户界面/用户体验设计领域,人工智能也正在发挥作用。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作家、设计师和电影制作人都在利用人工智能完成诸如初步研究、生成备选布局和快速原型制作等任务。人工智能工具并非取代人类的创造力,而是将设计师从重复的头脑风暴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完善和迭代那些真正重要的想法。

3. 电影制作人:从剧本到银幕(速度前所未有)

电影制作流程向来复杂:剧本创作、故事板绘制、前期可视化、剪辑等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到几乎每一个环节,帮助电影制作人构思更宏大的蓝图,并加快制作速度。

a) 像 Filmustag 这样的剧本创作和前期制作
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将剧本分解成可执行的元素:场景结构、角色、道具,甚至镜头角度。这种自动化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让编剧和导演有更多精力进行概念性思考。

在视觉构思方面,文本转图像生成器 Midjourney 被广泛应用于故事板和概念艺术创作。正如一位电影制作人所说,你可以描述一个场景(例如“雨中霓虹灯闪烁的小巷”),然后快速看到各种不同的效果图。

b) 前期可视化与协作
CineVision 等新兴工具正在改变导演和摄影师的沟通方式。借助人工智能,他们可以将剧本文本转化为粗略的视觉故事板,尝试不同的灯光风格、镜头角度,甚至在正式开拍前模仿著名电影人的美学风格。这就像用光影和动态进行素描,而这一切都由机器学习驱动。

c) 制作与后期
后期制作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人工智能通过自动化处理场景转场、降噪甚至色彩校正等日常任务来帮助剪辑师。根据几份电影制作工具评测,Runway ML 在这方面表现出色,提供了强大的视频编辑和视觉特效功能。

此外,Adobe Creative Cloud 的一部分 Adob​​e Firefly 现在集成了生成式 AI,可以重新构想视觉效果、填补缺失部分或提出新的构图建议。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初创公司正在构建功能齐全的平台。例如,Lowerated 提供了一个生态系统,电影制作人可以在其中完成从构思到剧本再到制作的整个流程,人工智能会在每个环节(构思、角色设定、结构构建)提供帮助。

4. 这为何重要:人机协同

你或许会问:这种自动化究竟是提高了创造力,还是削弱了人类的灵感火花?答案介于两者之间。

人工智能并不会取代我们。对许多创意人士而言,它目前还无法真正替代人类的经验、情感或直觉。但是,对许多人来说,它能提供新的视角,从而激发创造力。正如一位电影制作人(在一份关于好莱坞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中)所说,即使故事的情感主导权仍然掌握在人类手中,人工智能也可以成为“头脑风暴和可视化的创意伙伴”。

此外,人工智能的应用还能降低准入门槛。预算有限的独立创作者现在无需组建庞大的团队,就能尝试各种高概念创意。

话虽如此,也存在一些隐患。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会导致同质化,由于人工智能是基于现有数据进行训练,因此其创意会显得平庸或缺乏原创性。一些创作者也担心,如果过度依赖机器建议,会失去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

5. 给希望理性使用人工智能的创意人士的建议

如果你是一名作家、设计师或电影制作人,并且对使用人工智能感兴趣,以下是一些实用技巧:

尽早使用人工智能,而不是等到为时已晚:在构思阶段使用人工智能:将其作为头脑风暴的伙伴,而不是作为一刀切的解决方案。

引导要到位:人工智能产生的想法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引导它。要具体明确,尝试不同的语气和风格,并且不要害怕迭代。

筛选和提炼:将人工智能的输出视为原材料。挑选、提炼或舍弃那些不具价值的内容。你的判断始终至关重要。

混合使用不同的工具: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AI工具:写作(ChatGPT)、概念设计(Midjourney)、前期可视化(CineVision)、视频剪辑(Runway ML)。每种工具都能与其他工具互补。

坚持自我:利用人工智能来增强而非抹杀你的个性。你的视角,你作品的独特之处,才是驱动力。

展望未来:下一步是什么?

面向创意人士的人工智能仍在不断发展。像AIdeation项目这样的研究项目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但也凸显了其局限性:设计师希望拥有更多控制权,协作模式也需要更加自然流畅。

在剧本创作中,像 Script2Screen 这样的工具正在以新的方式将文本和视觉创意结合起来。

在电影制作方面,像 Lowerated 这样的平台正在构建端到端的生态系统,使人工智能辅助的创造力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成为现实。

这一切的核心在于:人工智能并非人类创造力的替代品。它是一个伙伴,一个聪明且有时令人惊喜的合作者,它能帮助你以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探索更多领域,减少在繁琐事务上花费的时间,从而让你专注于创作中真正属于人类的部分。

伊沙尼·莫汉蒂
伊沙尼·莫汉蒂
她是一名认证研究学者,拥有英国文学和外语硕士学位,专攻美国文学;训练有素,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能够完美地掌握在社交媒体上撰写照应词的能力。她是一个坚强、自立、雄心勃勃的人。她渴望运用自己的技能和创造力来创作引人入胜的内容。
图片来源: Pexels

必读